即时:南方人才懂的痛,回南天如何给身体“除湿”?

  • 2023-02-10 06:05:56
  • 来源:广州市黄埔区中医医院

回南天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回南天是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猛烈回升的现象,是对中国南方地区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。

来到春季的二三月份

又是回南天频繁造访的时候

墙上冒汗

家具滴水、衣物晾不干……

甚至连随手抓一把的空气

都能拧出水来。

而除了挂满水珠的墙壁、

湿度饱和的空气,

还有困乏疲惫的身体,回南天,

也是诸多疾病的高发季节,

很多人会出现全身乏力、腹胀等不适。

这样的天气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?

我们又该如何为身体祛湿,科学防病?

回南天可能会“潮”出这些病

01

风湿关节痛

风湿骨痛患者受天气变化的影响比较大,空气中的湿度上升,可使关节肿胀、疼痛加重,诱发或加重原有的关节疾患。回南天湿度过高,血液循环更受影响。不爱运动且日常工作生活要久坐、伏案的人群,颈椎、腰椎和四肢的关节更容易觉得沉重乏力,周身不畅。

应对小TIPs

1、日常生活需注意防湿防潮。

2、尽量保持运动,每天坚持1小时的运动时间,促进血液循环,保持周身气血通畅。

02

皮肤病和妇科病

由于天气潮湿,真菌的生长速度快,容易引发真菌、霉菌感染,湿疹、手足癣、过敏性皮肤病等皮肤疾病和妇科疾病高发。

应对小TIPs

1.注意适当穿戴,避免身体大量出汗,勤换鞋袜,保持皮肤清洁干爽。2.潮湿天气有利于虫螨生长,宜加强通风换气和保持环境干爽。3.病情较重需到医院就诊,遵医嘱涂抹抗真菌类药膏。

03

胃肠道疾病

潮湿温暖的环境会让病菌繁殖加快,食物更易腐烂,易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、细菌性痢疾、大肠杆菌肠炎等胃肠道疾病。

应对小TIPs

中医认为,湿气重导致脾胃负担加重,因而加强脾胃的陪护和调理,才是防湿祛病的根本。回南天在饮食方面要清淡、规律,饮食宜温热忌生冷油腻。平时还应加强运动,促进胃肠的蠕动,提高免疫力。

04

心脑血管疾病

回南天忽冷忽热、昼夜温差大,血管收缩强烈,造成血压强烈地波动,易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。对于本来就患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的老人,容易形成血栓或脑出血。

应对小TIPs

心脑血管病患者宜在回南天前后及时做好身体检查,坚持规范用药,既要加强预防,防止病情发展或延误治疗而危及生命。

四大特征提示你体内湿气超标

中医认为“湿重如裹”,就是如果身体湿气过重,会有一种被包裹着、像穿着一件半干的衣服一样别扭,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:

起床时的状态若早晨起床时,感觉自己身体困重、头部或身上有东西包着,或者小腿发酸、发沉,则说明体内湿气过重。

舌苔颜色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,舌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。如果舌苔白厚,看起来滑而湿润,提示体内可能有寒湿;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、发黄发腻,提示体内有湿热。

排便情况正常的大便是金黄色、圆柱体、且通畅的,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干净。一旦发现大便稀薄、黏腻、不成形,需反复多次才能擦净,可能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。

心情和胃口户外湿气过大,可能会造成胸闷气短、身体乏沉、精神困顿、胃口不佳等情况。

体内湿气祛除攻略

回南天湿邪入体,人体运化失常,常表现出大便稀溏、腹部胀满、不思饮食等症状。应对无孔不入的湿气,从内到外都要做好防范工作。

“内服”祛湿

利用药食祛湿是最常见的方法

健脾祛湿:此类食材和药材有帮助脾胃运化水湿的功效,比较平和,适合人群广,特别适合于脾虚体弱的人平时慢慢调养。如:茯苓、白术、扁豆、芡实、莲子(去心)、薏苡仁(炒后不会太凉)、山药(宜用干品)、豆芽等。清热祛湿:此类食材和药材相对偏凉,适合于口苦口臭、大便粘腻难解、尿黄湿热较重者,脾虚体寒者不宜多吃,如冬瓜、茵陈、溪黄草、木棉花、鸡蛋花、鸡骨草、车前草、蒲公英、蛇舌草等。芳香化湿:此类药材有促进脾胃运化、醒脾开胃的作用,煲汤、做菜多用,如选用砂仁、豆蔻、草果、藿香、佩兰等。

“外用”祛湿

除了食疗祛湿外,中医的一些传统疗法对祛湿也有一定的作用,也比较适合日常使用。

穴位按摩、艾灸:按摩、拍打曲池、阴陵泉、委中、丰隆等穴位有祛湿的功效。艾灸对于寒湿较重的人更为适合。

拔罐、刮痧:可以疏通体表经络,激发脏腑气血流通,促进湿气排泄,有需要可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并使用

泡脚:春季湿气加重,真菌繁殖,泡脚不但可以促进湿气的排出,对脚部真菌的繁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可常用苦参、白鲜皮、地肤子、花椒、黄柏等作为泡脚材料。

*本文内容为健康科普,仅供参考。

编辑:古道峰

初审:佘玲玲

终审:张泉军

关键词: 胃肠道疾病 血液循环 南方人才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世界包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